我們曾經介紹過不少迷你家居解決方案,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于波蘭弗羅茨瓦夫美術學院的講師 Szymon Hanczar 僅有 13
平米的微型公寓,將起居室、臥室、廚房與浴室通通納入其中。
按照正常劇情發(fā)展,兩個懷抱立足都市核心區(qū)夢想的年輕人就要開始他們的“蝸居”生活了。但是,湊合度日卻不能滿足兩人的需求,他們的“幻想”可不止這些,一一羅列開來,Michelle
和 Andy
還需要一個完整廚房、一個大浴缸、一個家庭影院、健身空間以及供三只貓咪玩耍的空間,這還不包括基礎性的起居室和臥室空間,這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切實際。
兩人抱著這樣的想法,走訪了很多設計師,最終選定了香港建筑師事務所 LAAB。
來看看 LAAB 是如何幫 Michelle 和 Andy “造夢”的吧。
設計的關鍵在于空間的靈活可變性,以及一物多用也是不錯的辦法。
比如房屋中間位置的起居空間,設計師巧妙地將浴缸藏于其中,不用浴缸時,只需將上不的木質百葉簾平鋪拉開,然后再將沙發(fā)墊擱置在上方,就能立馬變身沙發(fā)了。晚上若是有客人留宿,這里還能瞬時變成一張單人床。
而關于 Andy 想要的家庭影院,設計師干脆把大型 4K
電視安裝在了可滑動的墻面上,這是一個推拉裝置,不用時可將其收起隱藏,墻體后部則隱藏著完整的廚房空間。
而廚房空間的巧思在于,當你把切菜砧板打開后,會發(fā)現下部暗藏的水槽,是不是很妙?
此外,書房和臥室亦有一面共享的可移動隔斷墻,設計師不想讓墻只承擔墻的角色,于是夫婦倆的書架、Andy 的梳妝臺都被嵌入了墻體。
當然,也不能忘了地板下方空間的可利用性,設計師內置了寬敞的收納空間,可將不分床上用品、家居用品及日常雜貨統(tǒng)統(tǒng)收入其中。
而關于 Michelle 的健身空間,設計師只是在天花板上設計了一個可以懸掛訓練設備的裝置,便足以他做一些簡單的日常健身活動。
最后,設計師還不忘為貓咪創(chuàng)造一方玩樂天地,考慮到貓喜歡攀爬的特性,他們在天花板區(qū)域開辟了“走道”空間,而貓咪進食的地方則被藏于抽屜中,需要食用時拉開即可,便利又整潔。
用 LAAB 團隊的話說,“處理如此小的空間,只能遵循功能追隨時間的設計原則,讓房間的有效面積在不同時間段發(fā)揮不同的功用?!?